52个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461万余人次,实现门票收入2.2亿元,旅游经营性收入达5.28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08.63%、18.56%、62.88%,增幅居全省第一……2024年,全市文旅系统聚焦“全国文旅康养样板城市”和“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”建设目标,勇担使命、锐意进取,狠抓落实、亮点突出,在文旅融合、康养产业、景区建设、文化坐标、文艺创作、文化惠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“文旅融合+康养产业”双向赋能,构建产业升级新生态
文旅融合纵深推进。全市文旅系统上下同心、顺势而为,抓住《黑神话:悟空》风口流量,为国内外游客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,全网掀起“到晋城、看古建”热潮,“晋城话题”搜索率和阅读量超30亿,晋城先后赢得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黑马目的地第六名”和“客流增幅前五的小众旅游目的地第一名”两个称号,央视《文化十分》栏目“2024文旅市场盘点回眸”向全国推介了晋城。
康养产业蓄势聚能。持续完善“8种康养模式”,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各1个。特别是在举办第五届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期间,开展了“康养晋城”短视频展赛活动,相关视频仅在抖音平台的点击量就达到18.2亿次,全网总播放量突破23亿次,有力助推晋城入选“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”和“中国气候宜居城市”行列。
“景区建设+文化坐标”协同发力,打造城市形象新名片
景区建设焕新升级。围绕“度假区+大景区+示范区”的总体布局,推动凤城康养示范区提档升级。太行锡崖沟创成全省首个国家旅游度假区,皇城相府入选国家5A级景区排行榜,釜山、丈河、洎水湾、太行茱萸湾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,釜山村、沟北村、勤泉村、下沃泉村、柏沟村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单。截至目前,我市新增A级以上景区12个,A级景区以上总数达64个,增幅居全省第一。
文化坐标筑基塑魂。以文化赋能提升城市影响力,市文化馆成为全省首个“中国文化馆协会艺术疗愈委员会”成员单位,连续两年上榜中国文化馆协会“优秀年报”;沁水八里坪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别荣获“2024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”和“2024年度最受公众关注的山西考古新发现”两项称号;市图书馆入选《中国公共图书馆影响力总排行榜》,在全国1980家中排位第68名,在《中国公共图书馆网络影响力总排行榜》中排名第132位,综合率居全省第一。
“文艺创作+文化惠民”互促共进,激活基层文化新动能
文艺创作扎根人民。完成并推广舞台剧目和文艺作品73部,荣获省级以上奖项34个,数量居全省之首。其中,上党梆子《大汉母子》入选中宣部国家文化英才培养工程专项资助项目,《太行娘亲》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,《拯救》荣获全国首届小戏小品展演优秀作品奖,原创舞蹈《岁月》《太行号兵》荣获第十一届华北五省(区)市舞蹈大赛表演、创作三等奖。
文化惠民润泽城乡。用心、用情、用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,省级群众文化服务品牌“太行山红色轻骑兵钢板书”活动完成100场次,完成率100%;群众文艺队伍演出完成7263场次,完成率107.12%;乡土文化能人艺人演出完成1476场次,完成率120.59%;乡村文化带头人演出完成2976场次,完成率117.54%;免费送戏下乡完成831场次,完成率127.84%,“五个一批”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完成率、满意度居全省第一方阵。
同时,各县(市、区)文旅工作亮点纷呈:城区选送的八音会节目《凤城鼓韵》荣获全国民族音乐交流展示活动国乐金星奖,司徒小镇《千年铁魂》成功挑战“最大规模的打铁花表演”吉尼斯世界纪录,特别是在春节期间推出新春祈福灯会活动,媒体曝光浏览量破千万。泽州县申报的“阳阿奏奇舞”夏季乡村晚会入围全国“四季村晚”示范展示活动,打造的实景演艺《如愿大阳》助推大阳古镇入选“全省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典型案例”。高平市图书馆被评定为“国家二级图书馆”,“开化寺数字展”走进清华大学和中国建筑科技馆并入选“2024中国品牌建设案例”,铁佛寺活化利用示范上榜央视“热门古建旅游目的地”,拉动周边经济增长效应明显。阳城县成功入选“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”榜单,在第四届中国文旅消费大会上“悠然阳城”品牌获评“创建华夏神话之乡经典案例”,特别是邀请樊登等知名文化学者对非遗项目全方位推介,助力众多阳城文化 IP 惊艳出圈。陵川县入选中国康养报告“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00强县”,打造的民宿项目极简审批模式入选“全国典型案例”,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同时获得四项国家级荣誉。沁水县三文鱼被央视《焦点访谈》等媒体品牌持续关注报道,沁水蜂蜜走进“与辉同行”直播间,精心策划了“探秘沁水寻古游”系列文旅项目,推出“景区联盟,惠动全城”多重优惠政策,不断助力全市文旅市场持续火爆。
展望未来,晋城市文旅局将继续锚定“新时代文化强市”和“文旅康养第一城”建设目标,深化文旅融合发展、提升服务质量、激发消费活力,加快形成大融合、大保护、大安全的文旅新格局,努力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。(赵玥童 吉晓芹)